海军基地的选址需要优先考虑地图边缘或半岛区域,这类地形能最大限度发挥海军机动性优势。沿海城市附近3-5格距离是理想位置,既能保障资源运输效率,又可避免直接暴露在敌方陆基火力范围内。地图东南角或西南角的天然海湾具有最佳防御纵深,建议将海军基地建在此类区域。需选址应避开主要航道交汇处,这些区域往往是交战热点。
资源供给是海军基地持续运作的基础,选址必须临近至少2个橡胶资源点。橡胶是生产舰船的核心材料,产量不足将严重制约海军发展。油井与铁矿也应纳入考虑范围,建议在基地半径6格内布局3-4个资源采集点。商业区等级需达到7级以上才能支撑海军装备的运输需求,这是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前置条件。若所在区域缺乏天然资源,可通过占领叛军村庄补充军费收入。
防御体系建设应遵循海陆空三位一体原则。沿海岸线建造3座呈三角形分布的炮塔,射程需覆盖基地所有出入口。陆军基地要部署2-3队反坦克部队,用于防范敌方机械化部队突袭。防空炮建议布置在基地西北侧,这个方位最可能遭遇空袭。特别注意保留至少2个建筑空位,用于后期增建火箭炮阵地对抗敌方舰船。防御设施升级优先级应高于生产建筑。
主城需保持12级以上才能解锁高级舰船科技,同时要确保两地之间有连续的安全运输通道。建议沿运输路线每隔4格建立哨站,由摩托化步兵负责巡逻。空军基地应建在主城与海军基地连线的中点位置,便于快速支援。当海军基地遭到围攻时,可立即启动空投补给策略维持运作。注意定期检查运输部队的弹药和燃料储备。
后期发展要重点把握舰船组合的平衡性。巡洋舰与驱逐舰比例建议控制在1:3,过度侧重某类舰种会导致战术单一。潜艇编队适合部署在基地外8-10格海域,形成隐蔽警戒线。航母编队需要搭配3队战斗机护航,单独出击极易被敌方岸防炮火摧毁。注意保留15%的工业产能用于应急维修,海战中的战损修复速度直接影响持续作战能力。海军科技研发要优先提升舰炮射程和装甲强度。
海军基地的日常管理需建立标准化流程。每小时检查1次资源库存,确保橡胶储备不低于5000单位。每日进行2次防御设施耐久度检测,及时修复受损炮塔。每周调整1次舰船部署方案,根据战场态势变化优化防御重点。注意保持2支满编运输舰队随时待命,这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基本保障。当基地发展到后期,建议专门组建1支快速反应舰队负责区域巡逻。